玻璃在高温时是一种电导体。熔融玻璃液含有碱金属钠、钾离子,它具有导电性能。当电流通过时,会产生焦耳热,若热量足够大,则可以用来熔化玻璃,这就是所谓“玻璃电熔”。
1902年,沃尔克获准了一个基本专利,其内容是利用电流通过玻璃产生的热来加热熔化玻璃。随着熔窑设计和电极的不断改进和发展,这种电熔方法得到广泛应用。1920~1925年,挪威的雷德使用石墨电极,成功地实现了玻璃的全电熔。1925年,瑞典的科尼利矶斯用这种电熔窑生产琥珀色玻璃和绿色玻璃。所用的电极是大铁块,由于铁电极使玻璃着色,所以这种熔窑只能用于熔化有色玻璃,效果颇好。当时可达到1.40kwh/kg玻璃,所以这种作业在电能价格低的地区是可行的。这种电熔窑有些一直运行到近几年。弗格森在1932~1940年这一时期,采用“t”形电熔窑积极从事电熔的研究。
二战以后一项新发展是,人们设计的电极系统开始使用钼棒,1952年玻璃工业开始广泛用于电助熔和全电熔。另一种是英国的格耳(gell)和汉恩于1956年提出的板状钼电极。
目前全国至少有几百座全电熔窑,规模从4t/d至80t/d。每年都要增加若干座,其规模在电助熔和全电熔这两个方面都在扩展。
另一项主要的新发展是用电熔窑熔化铅晶质玻璃,供机器和手工生产餐具使用。大约在1964年棒状氧化锡电极投入工业应用,而且为这种电极发明了性能良好的电接触系统,为铅玻璃电熔建立了良好的基础。
第三项发展,是推广了电加热料道。有硅碳棒、硅钼棒辐射电加热料道、通路的电加热、板状和棒状钼电极电加热料道、氧化锡电极电加热料道、混合式电加热料道、热套法电加热料道、料盆的电加热八类典型的电加热料道
第四项新发展是采用了“微型电熔窑”,用来生产质优玻璃,其熔化量可低到10kg/h。
第五项发展,是日益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控制。从这方面来讲,电熔工艺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。
电熔方法突出的优点是,热效率高达80%~85%,节省能源;没有污染,消除公害;改善劳动条件;熔制出的玻璃液成分均匀,产品质量高。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,改善劳动条件。因此,在国内外玻璃电熔得到迅速的推广。
目前玻璃电熔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光学玻璃、硼硅玻璃、铅晶玻璃、氟化物玻璃、瓶罐玻璃以及纤维玻璃的生产。
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s-lr.com,版权归江苏镇江陈金方玻璃电熔窑炉工程中心所有。
上一条:玻璃电熔行业的未来展望
下一条:玻璃电熔